顏面骨折顏面骨折病患之護理一.發生的病因造成顏面外傷的原因很多,常見的有汽機車事故、運動傷害、打架、槍擊、爆炸、異物穿刺、燒傷、工廠意外、高處跌落等等,尤其以汽機車事故最多(林,1996)。顏面骨折是指顏面因外力衝擊,而致顏面部骨折頭裂開或斷裂現象。以車禍為造成顏面為主要原因,佔全部原因的73.4%,其中機車為50.5%,汽車為22.9%,其中為打架及高處跌落及其他如工廠傷害、跌倒等原因佔3.7%。(徐,1995)二.顏面骨折的症狀 通常顏面骨折會出現有:疼痛、瘀血、腫脹、臉左右不對稱或出現不正常的牙齒咬合,另有可能出現複視等,看的東西出現影像重疊、眼球凹陷或突出,應考慮是不是為眼眶骨折或嚴重到頭骨破裂(盧,1998),此外如果造成顱骨骨折進而傷害到腦部組織,則可能造成昏睡、噁心、嘔吐或意識不清等,倘若傷勢較重亦可能出現出血、呼吸道阻塞等危及生命的情形,所以一定要立刻就醫、小心處理。三.顏面骨折大致可分為5類(余,2001、溫,1998、董,1994)(一)眼眶骨折(orbital bone fracture): 眼眶骨折受傷機轉常是因堅硬的外物直接撞擊眼睛,臨床症狀有眼眶周圍的腫脹、疼痛、血腫、複視、結膜下出血、眼球活動受限,有時也會有鼻出血情形。(二)鼻骨骨折(nasal bone fracture): 鼻部1/3是硬骨,下2/3是軟骨、鼻骨是臉部正面最突出的部位,因此最容易受到撞擊而導致骨折,外力的大小不同可產生不同種類的骨折,當外力較大時會造成額骨、上頷骨等部位的骨折。臨床症狀有眼眶及鼻部周圍腫脹、疼痛、變形、鼻中膈移位及鼻出血,治療原則是藉由外科手術方式給予復位及固定。(三)顴骨骨折(zygomatic fracture): 顴骨骨折的受傷機轉多半是因鈍性外力陷不對稱、複視、結膜下出血、眼眶附近有組織腫脹、疼血、眼球運動障礙。有時合併傷到第3、5、6腦神經損傷,產生動眼障礙、上眼瞼下垂及視神經損傷引發的視力減退。(四)上頷骨骨折(mazillary fracture): 上頷骨骨折可分成三型-Le Fort’sⅠ、Ⅱ、Ⅲ。 Le Fort’sⅠ骨折是骨折沿著上頷竇底部橫向行走,造成游移竇。Le Fort’sⅡ骨折是鼻骨、上頷骨及兩側顴上額交縫骨折。Le Fort’sⅢ骨折是顱骨及顏面骨分離。(五)下頷骨骨折(mandible fracture): 下頷骨骨折的受傷機轉多半是來自於暴力事件或運動時造成, 臨床症狀有下巴周圍的疼痛、腫脹、壓痛、變形、張口障礙、咬合不正、牙齒掉落及感覺異常,由觸診的方式可得知骨折的部位。四.如何診斷顏面骨折(董、賴、陳、陳,2002、董,1994、金,1992)(一)病史:有外傷的事實,要詢問外力大小,方向及持續性,可做為診斷的根據。(二)檢查:疼痛及張口、閉嘴困難是最常見的傷者主訴,視診包括顏面部皮膚及口腔黏膜,局部之腫脹,瘀血裂傷,牙齒有否脫落、斷裂、咬合情形,下頷骨在張口或左右移動是否有限制,觸摸應檢查壓痛部位,牙齒、齒齦及骨骼本身是否會移動。(三)放射線檢查:顏面骨折較常用的檢查有頭顱前後面(skull A-P view)、頭顱後前面(skull P-A view)、頭顱側面(skull lateral view)、Water’s view、全口X光(Panoramic view)及電腦斷層可證實診斷,並作為顏面骨折部位的精確定位,所以在評估顏面創傷方面仍然是一項具有相當高價值的診斷工具。五.顏面骨折治療之目標(溫,1998)(一)所有骨折部位均復位,並且固定正常解剖位置。(二)重建受傷前之功能,如正確咬合狀態或正確的視軸。(三)回復顏面的外形,對稱性,及各比例的均衡。六.顏面骨骨折的治療(溫,1998)要有正確的診斷,骨折處完全的顯露,積極使用立即植骨術,骨膜及軟組織的懸吊固定,並做顏面骨垂直及水平架的復位及牢靠之內固定。依據Cowley&Dunham之研究,顏面骨折治療可分為三期:急性期、早期及延遲期三期,此三期之處理方法之護理重點並不同,若能清楚了解這三期的目標及優先處理原則順序,對於病患而言確是重要而有幫助的,介紹如下:(一)急性期 在急性期治療重點首在維持呼吸道通暢,一般而言窒息是此類病人的主要死因,由於血塊、掉落的牙齒,嘔吐物或因顏面骨折而造成呼吸道阻塞,此外須注意的是有無呼吸雜音出現,若有必須切地觀察,因為從呼吸道受阻到完全沒有換氣功能只是短期時間,故必須特別留意。且事實上,如能在顏面創傷的急性期,如果能做好妥善有效的處理,可以減輕日後畸形的程度。(二)早期 此時期的重點著重在診斷及維持損傷後的穩定,除了以放射線檢查發現骨折的部位及程度外,患者可能有疼痛、局部無力、麻木之感覺,此時期若無腦部或腹部的合併傷害,可做立即整復,若無法確定可先簡單縫合軟組織裂傷,待幾天後病情穩定,無生命危險再做整復,一般而言,受傷儘快整復為理想,不宜超過二週,以免因疤痕的產生與骨折的纖維性癒合,防礙了骨折之整復。(三)延遲期若整復手術無法在二個星期內完成或整復不理想,此時因組織沾連及骨折處已變形定位,使得矯正手術更為不易,故往往難以回復舊觀;故其處理方法為先以電腦斷層掃描瞭解移位程度,然後經由各種切開術,把移位的骨片找出重新鋸開再置於正常位置,或直接在移位骨片上加以整修,亦即過度凹陷部位予以骨移植,過度凸出部位則加以磨平。因難以回復原本面貌,故在術前宜多與患者溝通討論取得醫病之間的共識與彼此信任,使治療得以順利進行。顏面骨折病患在筆者照顧的經驗中,常見的護理護理問題有疼痛、營養少於身體所需、溝通障礙…等護理問題,以下列幾點說明(萬,2007)(一) 維持呼吸道通暢為防術後局部組織腫脹影響呼吸,因此部份病人之氣管內管會留置術後一天才拔除,會讓病人有不適感覺,應在術前向病人說明原因,同時術後使用鋼釘固定者,床旁應備一支鋼絲剪,以防嘔吐物阻塞,可立刻剪開鋼絲使嘔吐物排出。(二) 預防出血可於術後以冰袋冰敷雙頰或鼻部兩側,可減輕腫脹預防出血。(三) 口腔護理 手術傷口在口腔內,口內傷口感染率本來就較高,所以口腔衛生的照顧非常重要,口內的手術傷口多少會滲血,在加上牙齒上有矯正鋼絲,所以不論有無進食皆應清潔口腔。當然在進食後一定要再追加一次,只有漱口通常是不夠的,最好使用矯正用的軟毛牙刷刷乾淨,越早開始越容易清潔乾淨,越可避免感染。(四) 營養少於身體所需之護理 術後為避免食物殘渣沾粘到口內傷口,會依狀況為病人放置鼻胃管以補充足夠的營養,在可由口進食後,一般建議由流質食物開始進食,再採軟質食物如布丁,蛋糕、蒸蛋等,在出院後六週仍以軟質食物為主,待骨癒合後,才可恢復正常飲食。(五) 溝通障礙之護理措施 術前應向病人說明術後幾天說話的不便,尤其管路留置及傷口疼痛都是讓病人焦慮的問題,沒有作好溝通會讓病人在焦躁中自拔管路引起其他的傷害,可準備紙筆,運用非語言方式如:寫字、手勢等溝通,以減輕病人之焦慮。 參考文獻Chia-Sing Young,Chun-Sheng Hsieh,W.S.Huang,J.Y.Schoung(2003).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ni-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Mandibular Fracture.中華重建整形外科醫誌,12(1),35-41。余滋照、夏毅然、謝明吉、張燕清(2001)‧三軍總醫院顏面骨折病例之分析‧中國口外志,12(1),1-7。林佐武(1996)‧顏面外傷‧醫學繼續教育,6(6),593-598。金毓鴻(1992)‧中華現代外科學全書(十)整形外科學‧於金毓鴻等編著‧顏面部外傷(58-107頁)‧台北:台灣商務。徐啟明、趙守一(1995)‧台中榮民總醫院1987-1991年顏面部骨折調查‧中國口外志,6(2),43-50。高玉鳳、劉雪娥、李秀芳(1999)‧破碎的臉-一位顏面傷殘患者之身體心像變及心理反應‧長庚護理,12(1),80~85。湯月碧、李兆翔、蘇育敏(2005)‧顏面塑形‧台灣醫學,9(2),214-221。黃志宏(1198)‧孩童的顏面骨折處理‧臨床醫學,42(1)‧5-7。溫琪玲(1998)‧顏面骨折患者之護理‧長庚護理,6(1),33-36。萬熙玫(2007)‧淺談齒顎矯正手術與照護‧榮總護理,24(2),131-136。董東瓚(1994)‧談顏面骨折‧醫學繼續教育,4(5),652-655。董東瓚、賴瑞斌、陳建宗、陳昱瑞(2002)‧實用外科學‧於李俊仁等編著‧顏面創傷(46-55頁),台北:金名。